幼儿教育故事9篇
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幼儿模仿的榜样,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的教育故事,欢迎阅读。
几乎每个班级在组织孩子喝水环节时,都能遇到爱悄悄"逃离"喝水现场的孩子,为让孩子解水对人健康及生命的重要性,让他们知道我们有清甜干净的水喝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,我们常常口头教育孩子,可是口说无凭,他们以为老师只是在吓唬他们,在编故事,有这种想法不是孩子的错,是他们感受的太少,不知道同一片蓝天下,在外面的'世界有着与他们年纪一般大,却过着截然不同生活的另一群孩子,仅仅是喝水,他们都不能满足。为此,我下载关于母亲水窖的视频给孩子观看并讲解。看着,他们知道干旱地区找水源的艰辛,喝水的艰辛,没有水喝身体的状况,当看到屏幕上打出"妈妈,我渴!"的时候,丫丫眼睛湿润。
我问她,你为什么要哭啊?
她说:他们没有水喝,很可怜。
我说:已经有很多好心人帮助他们,他们要造母亲水窖,储存很多干净的水。
她说:那我也要帮助他们。
然后和孩子们谈我们喝水的时候应该怎么喝,大家怎么样来节约生活中用的水。
老师、父母对孩子的希望总是美好的,希望家长能配合幼儿园的活动,让孩子明白我们的水源来之不易,多多自觉地喝水,珍惜生命之水。
向孩子讲一个《老鼠和青蛙》的故事,作者是德国诗人汉斯萨克斯。
有一天,一只老鼠坐在河边,她在考虑该如何渡到对岸去。
“唉,”她叹息道,“这么远,我肯定游不过去的。”
这时候,一只青蛙正好在不远处的'浅水里,老鼠说的话被他听见。他游到岸边说道:“我可以把你安全地渡过河去。”
老鼠相信他的话,欣然同意。这时青蛙找来一根绳子,一头绑在自己的身上,另一头拴在老鼠的尾巴上,然后他跳到水里;当他在河里将老鼠拖一段路,突然往水下潜去时,老鼠也不得不跟着往河水深处钻。“救命!”这时她不禁叫道,“难道你想淹死我吗?你怎么对我干出这种不讲信义的事!”
可是,青蛙回答说:“常言说:甜言蜜语的背后隐藏着背信弃义。你为什么不提防些呢?”
这时候,有一只白鹤飞来,看到水中的老鼠在挣扎。他俯冲下去,一把抓住她,连同青蛙一起带回自己的窝巢里。不过他抓老鼠时根本就没看见青蛙;他回到窝巢后才发现他,于是说道:“你怎么也被抓来?”
“唉,”青蛙回答说,“我这是恶有恶报呀。我本来想让这只老鼠倒霉,想淹死她的;可是现在连我自己也跟着倒大霉。”
“是呀,这是你应得的下场,”白鹤说着,便张开他那张大嘴口把这只不讲信义的青蛙吞到肚里去。
为他人设下的陷阱,结果自己掉下去。
向孩子讲一个《孔雀的悲哀》的故事,作者是德国诗人布瓦尔迪斯。
有一次孔雀在主神朱庇特面前抱怨道:“你把我创造得如此美丽,把我的羽毛装饰得这样美妙,从脖子到背脊如花似锦;我的尾巴五彩缤纷,熠熠生辉;我的脑袋上还缀着精致的王冠。美中不足的是,哦,主神,你曾答应我的那个声音,我至今还不曾拥有。对此,所有的鸟儿都瞧不起我;他们讥笑我这沙哑的嗓门。你对待夜莺比对待我和其他鸟儿要好,你给她一副悦耳动听的嗓子。她每每在夜晚用她那嘹亮的嗓音取悦于人,您想想,这夜莺怎么会不被诗人歌颂呢?哦,我的歌压根儿就不能同夜莺相比,这让我多么伤心哟。”
这时主神说道:“你自己不是说,你有一身美丽的羽毛吗?我为每一个创造物都提供一个天赋。夜莺的嗓门的`确不错,能唱美妙动听的歌,可是她的羽毛却是灰不溜丢的,非常不起眼;然而,她却非常满足。因此,你对自己这身华丽的羽毛,还是知足吧,别再去计较夜莺的歌喉!”上帝给予每个人应有的天赋,所以,谁也别去羡慕上帝给予别人的才能
向孩子讲一个《生金蛋的鸭子》的故事,作者是德国诗人布?瓦尔迪斯。
一个穷农夫有一只鸭子,这只鸭子会生金蛋;不过它一个星期只生一次,而且每次只生一个。对此农夫心想:“对,我应该杀这只鸭子,这样我就可能在一天之内得到它肚子里的全部金蛋。”
说干就干,他立刻便把那鸭子宰,可是他又立刻惊奇地发现,他干一件多么愚蠢的事:那只鸭子肚子里连一只金蛋都没有。农夫后悔不已,暗暗叫苦:“唉,我真是活该倒霉!每个星期一只金蛋不要,偏偏要什么更多的金蛋。这下,我的`希望,我的慰藉,我的利益全都化为泡影。现在我才是真正到贫穷的地步!”
贪心没有满足的时候。
向孩子讲一个《瞎子和瘸子》的故事,作者是德国作家菲格勒特。
一个瘸子在马路上偶然遇见一个瞎子,只见瞎子正满怀希望地期待着有人来带他行走。
“嘿,”瘸子说,“一起走好吗?我也是一个有困难的人,也不能独自行走。你看上去身材魁梧,力气一定很大!你背着我,这样我就可以向你指路。你坚实的腿脚就是我的.腿脚;我明亮的眼睛也就成你的眼睛。”
于是,瘸子将拐杖握在手里,趴在瞎子那宽阔的肩膀上。两人步调一致,获得一人不能实现的效果。
你不具备别人所具有的天赋,而别人又缺少你所具有的才能,通过类似的交际便弥补这种缺陷。因此,请别抱怨上帝的不公!某些优势,他没有给你,而赐予他人,这是一样的,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来交流。
向孩子讲一个《钉子》的故事,作者是德国语言学家、民间文学研究家格林兄弟俩个。
在集市上,有一个商人生意兴隆,所有的货物都销售一空,他的口袋里塞满金子和银子。
此刻他要回去,想在天黑之前赶到家里。于是他把装有钱币的旅行包拴在马上,骑上马出发。
中午时分,他来到一座城里歇脚;当他又要启程赶路时,家仆把马牵到他面前,说道:“老爷,马的左后蹄的'铁掌上少一枚钉子。”
“少就让它少吧,”商人回答说,“我再走六个小时就行,这点时间铁掌不会掉的。我急着赶路。”
到下午,商人又下马,让家仆给马喂点饲料;仆人来到他休息的小客房里,说道:“老爷,您的马左后蹄上的铁掌掉;我要不要牵去找铁匠?”
“掉就让它掉吧,”主人回答说,“还有两个刀?时就到,这点时间这马一定能坚持得住的。我还急着赶路呢。”
商人接着赶路,可是走不多一会儿,那马开始一瘸一拐地走;它瘸没多长时间,开始跌跌撞撞地走;跌跌撞撞地走没多长时间,它就倒下,腿也折。商人只好丢下马,解下旅行袋扛到肩上,步行朝家里走去,直到深更半夜才到家。
“真是倒大霉,”商人自言自语道,“这都得怪那个该死的钉子!” 这真是欲速则不达呀!
作为水果之乡的孩子,吃苹果就像是家常便饭一样,我班里就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自己家里种苹果,每次碰上点心是苹果,他们就会摇着头说:“不想吃。”让我每次都大费口舌,进行一番教育,才勉强把苹果吃下去。瞧,今天的午点是苹果,又有七八个孩子来到我跟前说,不喜欢吃苹果。
“不喜欢吃苹果?”我故意装作神秘:“好,把你的苹果送进我的吃苹果机。”我拿出苹果状的切果机,哈哈,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都被这个从未见过的机器给吸引住:“老师,这是什么呀?中间有圆钢圈,四周还有小刀片,它真的能吃苹果?”
我把东东的苹果放在消毒桌上,用切果机按下去,苹果向外分成八瓣,像一朵花一样,苹果核自动留在中间。“老师,真好玩!把我的苹果花还给我吧!”东东很兴奋,捧着苹果说:“我一块一块吃,有趣,就像吃一个一个花瓣!”
自然地,孩子们纷纷把苹果送到我的切果机下面,把苹果切开来,有滋有味地吃起“苹果花瓣”,一个个苹果很快被孩子们“消灭”掉。“老师,下次我还要这样吃苹果……”那几个不喜欢吃苹果的.孩子一起对我说。
下次?下次我还有新的法宝呢!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把苹果切开,并把我班种植园地收获的胡萝卜也切成长条放在盘子里,请小朋友用胡萝卜和苹果组合拼出一种图案,再和好伙伴一起欣赏和品尝。果然,孩子们很投入,想象力也很丰富,各种美丽的图案也应运而生。当然,作为午点的苹果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孩子们吃完……
吃苹果一下子成孩子们非常向往的事情,因为每一次吃苹果,我都会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吸引孩子,让他们玩得开心,吃得开心。各位老师,你们班里也有这样的情况吗?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啊,很管用的哦!
带着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候,每次走到葡萄架底下,孩子们就会喊:“宝葫芦!”那上面确实挂许多可爱的葫芦,孩子们仰着小脸,伸手指点着,在讨论着哪个葫芦大,哪个葫芦小。“先请小朋友数一下那上面挂着几个葫芦?”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数起来:“1、2、3……15,一共15个。”高畅说:“老师,我们再数一数吧!”于是我们又数一遍,结果,孩子们又说:“老师,我们再数一数吧!”数完之后,我跟孩子们说:“我们去数一数别的东西吧!”孩子们说:“好!”“那先数什么呢?”“先数一数有几个花坛吧!”我们一边走一边数:“1、2、3、4、5、6,一共有6个。”“我们再数一数有几棵树吧。”永胜提议,之后我们又数葡萄架下的栏杆,数幼儿园的玩具,孩子们甚至连地上的点也想数一数。我想,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,这样就已经足够吧,会点数,会在生活中进行一些点数,与幼儿息息相关的数学也不过如此。
但是事情并不像我想像得那么简单,一个小喇叭花的故事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和深刻的启示。
“宋妈妈,我来!”话音刚落,一个小人扑到我的怀里。“哎,你手里怎么拿着喇叭花呀?”“我要把它送给老师和小朋友。”因为孩子来得比较早,班上只有两个小朋友,加上宋老师,总共有3个人,欣妤说:“给你1朵,给他1朵,给宋妈妈1朵!”看看自己手里还有4朵花,欣妤说:“再分一次吧!”然后又给每人1朵,自己手里还剩下1朵。在欣喜于孩子的分享精神之余,我一下子就想到数学里的除法:7朵花是被除数,3个人是除数,商是2朵花,余数是1朵花。虽然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除法,对“被除数、除数、商和余数”更是一无所知,但是她刚才真实地演绎一次除法的意义:将一个数进行平均分配,每个人各得多少,最后还剩下多少。
游戏并没有结束呢,一会儿,小朋友都想玩玩具,就把花还给欣妤,欣妤自己在摆弄她的小花。她把小花排成一排,一边排一边数,“啊,7朵花,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,红色朋友在哪里?在这里,在这里,红色朋友在这里!”欣妤根据7个数字又唱起《颜色朋友在哪里》的歌曲,自己给自己鼓掌之后,欣妤自言自语地说:“排成两排吧!”于是她从排尾拿1朵放在排头的下方,然后又把最后1朵放在第2朵的.下方,依次在第3朵的下方也放1朵,欣妤说:“怎么不一样多,剩下1朵放旁边吧,每排都有3朵!”欣妤反反复复地看喇叭花的排队情况和剩下的最后1朵花,好像心有不甘地说:“排成3排吧!”就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,排成3排,每排2朵,还是剩下1朵,欣妤还是把剩下的1朵放到一边。7除以1、7除以2、7除以3,在孩子有趣的玩耍中得出结果,但是孩子并未察觉。
通过喇叭花的故事,我对数学的存在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。孩子通过摆弄喇叭花,加强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,开发探索精神,更好地发展抽象思维,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数学奠定初步的基础。
园内组织有关测量的教学研讨,老师们不约而同,都采用示范讲解的方式。能否通过孩子自己的操作引导孩子去发现?我决定试一试。
于是,我用蓝色即时贴剪成小纸条,请孩子们用纸条量一量桌子的边有多长。不一会儿,他们就量完,纷纷报告答案:“老师,桌子的边有11根纸条那么长。”“老师,桌子的边有14根纸条那么长。”……竟然没有一个答案是相同的'。我说:“你们是怎么量的呢?量给我看一看吧。”
孩子们展示各自不同的测量方法后,我说:“用一根纸条,量同一张桌子,答案都不相同,到底哪个答案对呢?”
毛毛随手剥下即时贴后面的纸,把纸条贴在桌子边上,红红随即也拿起即时贴,贴在毛毛的即时贴后面。不一会儿,桌子的边上就贴满即时贴。亮亮眼睛一亮,说:“我知道,桌子的边有9根纸条那么长,你们看。”说着,就指着桌上贴的即时贴数起来。
我说:“用这么多纸条才能知道桌子的边有9根纸条那么长,不用那么多纸条,能不能量出桌子的边有多长?”
亮亮拿着两根纸条比划着,他从桌子的一端开始,先摆一根纸条,然后紧挨着,又摆一根纸条,再把前面那根拿掉摆到后面,一根一根轮换着往后摆,量完桌子的边。
亮亮的这个办法让我对孩子们刮目相看:这可是我没有想到的好办法!
我说:“用一根纸条能不能量呢?”亮亮拿着一根纸条,在桌子的边上比划起来。很快,他从桌子的一端开始,摆上一根纸条,然后摆上一根手指,再把纸条拿下来,放到手指的后面,我问:“为什么要用手指?”“因为不知道在哪里,会放到其他地方去。”毋庸置疑,亮亮已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,我和他的一问一答,也让小朋友们明白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。
原来,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,就能让我们收获惊喜。
文档为doc格式